全身治疗:维生素C主要能阻止黑色素代谢的氧化过程,抑制黑色素形成,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E与维生素C合用有协同作用。
茶多酚(商品名:亿福林)口服0.2g,每日3次。茶多酚为茶叶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能是结构中的羟基氢在起作用。
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治疗当属全身治疗。根据中医辩证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脾失和型,脾湿上浮型,肝肾阴亏型等。常用消遥散,知柏地黄汤,柴胡疏肝散,六味地黄丸,养血疏肝丸等。
局部治疗:维甲酸:可能机理是,维甲酸能抑制酪氨酸的产生,多用0。1%维甲酸霜外用,每日2次,起效时间约为24周。RafalES等用0。1%维甲酸治疗58例患者,用药后10个月明显减轻者占83%,对皮损消退的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GriffithCE等用0。1%维甲酸治疗24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表皮色素减轻占36%,而对照组反增加50%。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红斑脱屑,其发生率为67%~88%。
氢醌:氢醌能抑制黑色素小体形成,并促进其分解,疗效与浓度和产品化学稳定性有关,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刺激性也越大,因此其浓度一般不应大于5%,多用3%浓度有较好疗效和较轻的副作用。用2%氢醌配0。05%~0。1%维甲酸或氢醌和羟基乙酸治疗黄褐斑有满意效果。用氢醌单戊酸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明显优于3%氢醌霜,因为氢醌脂肪酸酯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氢醌脂肪酸酯的脱色活性物质在皮肤和细胞内被水解而释放出氢醌发挥脱色作用。
壬二酸:壬二酸是天然直链饱和二羟酸,为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色素生物合成,对黄褐斑治疗效果优于氢醌霜,常用20%壬二酸霜局部外涂。
N乙酰4s半胱胺酸酚(NAcetyl4scysteaminylphenol):是一种新的退色剂,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且比氢醌刺激性小,性质稳定。主要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VCPMG:维生素C常被用来治疗黄褐斑,但其在水溶液中很快被氧化分解,而且其衍生物镁L抗坏血酸2磷酸酯(magnesiumLascorbyl2phosphate,VCPMG)治疗黄褐斑取得显著效果。10%VCPMG霜外用后能被表皮吸收,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熊果甙:从植物熊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是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外用3%熊果霜剂或洗剂,每日2次,有效率为71.4%。
曲酸:是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常用2%曲酸凝胶。
小杨树素F(kazinolF),其化学结构为53(2,4二羟基苯基)丙基3,4二(3甲基2丁烯基)1,2苯二酚,它对酪氨酸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PABA)酯类:是一种化学遮光剂,能选择吸收UVB,作用持久,但刺激性较强,易产生过敏等副作用。现筛选出padimateO,本品刺激性小,很少引起接触性皮炎。
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能选择吸收UVB。浓度一般为2%~2。5%。
褪黑激色:有报道,褪黑激色、α生育酚、维生素C合用对人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褪黑激色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又有遮光作用;生育酚具有抗氧化、吸收紫外线的作用,维生素C则具有再生生育酚的功能。
果酸:有加速皮肤更替作用,低浓度有降低表皮粘合力作用,高浓度能引起表皮松解,通过创伤和表皮再形成能去除色素沉着和表皮损伤。一般用10%的浓度。
祛斑素:是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研究发现,祛斑素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作用浓度呈平行关系,即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
斑克:主要含有田七、川芎、桃红、黄芩、白芷与珍珠等多种中药成分,经加工提炼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滞祛风、增白润肤的功效,并能阻挡和吸收紫外线、防晒作用,同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功效。临床对584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其显效率为51。72%,总有效率为87。68%,其疗效优于氢醌。应用中发现,只有1。37%的患者出现轻微红斑和微痒,一般不影响治疗。外用斑克霜,一日2次,一般在2~6周内见效。
相关推荐
PROMETHUS普罗米修斯-红宝石美容仪发明者